近日,山西临汾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的坍塌事故,牵动着无数网民的心。最新的伤亡人数令人心痛:29人遇难,7人重伤,21人轻伤。虽然坍塌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及时展开救援,但还是没能挽回29人的生命。当时,李大爷在该饭店办八十寿宴,他的老伴也不幸去世。失去至亲的李大爷心中悲痛,内疚中下跪道歉的行为冲上热搜,有不少网民将悲剧归罪于办寿宴的80岁老人,他们认为,若不是李大爷办寿宴,就不会有这么多参与者的伤亡。对此,我们不免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
在“蒙强功将”看来,老人的亲属也在事故中遇难,他也是事故的受害者之一,舆论不应该把目光放在过寿老人身上。而应该去追问事故背后的真正原因。房屋的质量出了问题,才是这次悲剧的根源。即便不是这些无辜的村民在此办寿宴遇难,其他人遇到此事,照样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目前,聚仙饭店老板祁建华已被警方控制,更多有关事故原因的细节问题还有待调查与曝光。发生事故的聚仙饭店,最早是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农村自盖房,有村民表示:“聚仙饭店原本是村民自建房屋,主屋的房子建了二十来年,早先只有一层,靠近马路,但马路近些年由于修路在不断加高。原来的一层变成了地下,就加盖了二层,后来又加了阁楼,还建了卧室和厨房,到现在的样子一共扩建了五六次。”现场救援人员介绍,坍塌的饭店原本为一层建筑,但是多次进行了加盖扩建。饭店在一层的基础上加盖了彩钢板房。在饭店院子前后的两座小楼中间加盖了预制板房顶,形成了饭店的 " 宴会厅 "之后,在这个房顶之上又加盖了彩钢顶棚用来堆放杂物。事故发生时,饭店从一层坍塌,导致二层预制板瞬间整个塌了下来,砸向下面宴会厅内的客人,发生坍塌的区域为饭店宴会厅,事发当日宴会厅正举行寿宴,但大部分宾客在厅外听戏才得以逃过一劫。有记者现场探访发现,坍塌的预制板中的钢筋还没人的小指粗,并且锈迹斑斑。
聚仙饭店属于一家普通的农村饭店,由于它不是城市中的大酒店,在安全检查、建筑施工等多方面,都未得到外界的足够关注。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多少类似的建筑?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建筑,是否有合理的施工、消防等安全标准?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山西省也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立即开展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专项检查。这些举措不只是亡羊补牢,更是提升风险意识后的未雨绸缪,必须在现实中积极展开,有效落实。
实际上,一直以来,农村自盖房坍塌事故并不少见。2017 年正月初六,温州市文成县一座 4 间 4 层半的农房轰然倒塌,导致 9 人被埋入废墟,其中 7 人罹难;2017 年 9 月 8 日,山西省介休市定阳路附近一小卖部发生塌方事故,事故造成 3 人被埋压,其中两人获救,一人死亡 …… 而这次的事故,无疑是又一次警告:目前,我国农村自建房存在着不少质量问题。
如何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蒙强功将”认为首先排查十分必要。爆出的事故数量虽少,但隐藏的可能数量很大;其次房屋建筑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抗震防火、保温隔热、耐久环保的建材(例如轻质保温板材);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农村建设管理制度,要有基本的管理要求,要有基本的审查流程,还要配备基本的管理队伍、基本的工匠队伍。有经过一定程度培训的工匠做一些基本把关,可以避免恶性事故频发。
减少农村自建房坍塌悲剧,归根结底首先要提升农村自建房质量,在我国,推广装配式建筑已经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早在2016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便强调,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2019年3月27日,住建部公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装配式钢结构房由于采用了轻钢结构,板材与钢结构结合整体韧性非常好,具有更强的抗震防火性能,在地震或暴风时整体结构不易倒塌,除此之外还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省地、省水、省材、建筑成本低、施工便捷、生态环保等优点。然后是强化监管。这既要强化程序监管,也要填补质量监管,确保新建的农村自建房质量。